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广中医培养“外语+中医”人才 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0/12/10 财经 浏览:345
12月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叶金宝在致辞中指出,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怎么才能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活动中大显身手,凸显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精髓,并作为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传播出去,从而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里都有大量的学术话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
“只有推动中医药与国际现代教育、科技、医疗与文化的全面对接,才可能使中医药学科纳入世界人类文明大体系,为服务全球人类健康服务。”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宏斌指出,作为国家“双一流”中医药学科建设高校,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屈指可数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和医疗服务的高地和重地,广中医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面也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郑亚峰处长介绍,2019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计划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但是传统医学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还需更长时间,在未来道路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谓任重而道远,时代呼唤更多的高素质高层次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
高峰论坛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教授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哲学的一种具体表征,具有公共性、规范性和实践性。面对文化多样性和认知差异性的历史和现实世界景观,中医药国际传播,应遵循本位外位参照、中外互补互鉴原则,有效融合新媒体时代的仪式传播和及物传播模式,塑造有利于中医药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实践的新生态。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宝锋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之路、文化融通之路,中国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内涵提升和内容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生态比较复杂,中国医药文化在有关国家的影响力和接受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强化。虽然经过国际传播探索与实践,中国医药文化在海外已经形成了“走出去-走进去”的有效影响,但仍应该注意思考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与国家形象成塑”、“ 知识体系的中国原点”和“市场导向下的闭环性发展”等三个方面问题。
本次活动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