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拿地即开工” 项目跑起来
发布时间:2021/02/09 新闻 浏览:387
本报记者 李争粉
“拿地即开工”最近在国家高新区蔚然成风。
据了解,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国家高新区有大量存量项目亟待落地开工,也有很多增量项目等待布局。
“各地高新区纷纷推出‘拿地即开工’政策,助力项目加速‘落地’。这既是一种应对疫情冲击的经济措施,也符合国家高新区经济建设主力军的定位要求。”中国科学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常海告诉记者。
“拿地即开工”
“高新”服务获点赞
“才隔一天就拿到了双证,真的没想到。以前双证到手至少1个月,甚至有可能需要半年。”2月3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项目建设现场,重庆高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行政人员刘小燕接过《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交地备忘录》,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据悉,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项目是重庆高新区乃至重庆首宗“交地即领证”项目。
“‘交地领证’改革实施后,成效主要体现为‘五减’。”重庆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五减”即“减时间”“减流程”“减材料”“减跑路”“减成本”。其中,办结时间从30个工作日缩减为最长5个工作日,办理流程从6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
同样享受到“拿地即开工”福利的,还有济南高新区的众多优质项目。
“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新的审批速度!”1月19日,卓远仓储加工基地项目负责人黄宝华激动地说,济南高新区为了他们这个项目,专门建立了由土地、规划、建设、人防、城管等业务部门参与的“五证齐发微信群”,在前期的沟通和协调下,项目实现了半日办结、五证齐发。
当天,与黄宝华一同拿证的还有黄金谷二期C、D地块的项目负责人。这也标志着济南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五证齐发”形成标准化审批流程,为济南市“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交上“高新答卷”。
济南高新区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让企业尝到了甜头。济宁高新区推出的“拿地即开工”则为项目抢出了大把宝贵时间。
据了解,济宁高新区为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主动寻求深层次的审批流程再造,创新推出“开户即开业、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呼叫即回应”的“四即模式”,实行了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
1月8日,位于济宁高新区的圣地电力智能产业园物质调配检测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竣工联合验收,标志着项目已经具备投产使用的全部条件。让济宁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涛感慨的是,项目从拿地到建设再到完成验收,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而拿地、建设、验收等全流程“升级版”审批服务则贯穿于项目始终。
纷纷出台政策
保障“拿地即开工”
如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步入深水区,为保障项目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众多国家高新区纷纷出台政策给予支撑。
近日,天津滨海高新区公布了《关于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产业项目审批中施行“以函代证”保障“拿地即开工”的实施方案》,用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实体经济高速发展。《方案》通过“以函代证”的方式,把产业项目审批流程从“串联”变为“并联”,保障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2020年10月,成都高新区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工业类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办法》,全面优化招引服务和审批流程,创新重塑工业类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流程。
“按照以前项目审批流程‘接力跑’,一个事项审批完了,再开始下一个事项审批,七八个环节挨个跑下来,花费的时间自然少不了。”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分析,此次“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提前介入,做深做实咨询辅导,将原本串联的项目审批环节改为并联审批,变“接力跑”为“并肩跑”,多证齐发,实现了工程项目审批效率的新突破。
此外,西安高新区制定出台了《西安高新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作方案(试行)》,让土地带上“标准”出让、用“承诺制”代替“审批制”,助力工建项目建设驰入“快车道”。
“以前,企业拿地后要先后进行文勘、地勘、能评、环评等一系列工作,并完成相应的审批才能动工建设,实施‘标准地+承诺制’后,即可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西安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拿地即开工’可以视为一种MVP级服务,既一种针对‘最有价值选手’的高端服务。因此,该服务首先要保障符合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重大项目和已签订投资协议的工业项目。”朱常海说,同时,项目开工后,高新区要对项目的进度、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持续关注和支持。一方面是提供全链条式的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从监管角度出发,防止快速上马后的无序开发。
探索“高新”服务
提升治理体系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加快国家高新区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行容缺受理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备案事项。
“‘拿地即开工’通过对关键工作环节的前置和并行处理,突破了传统开发建设模式的既定流程,就是一种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实践。这得益于国家高新区‘高效精简统一’的机构设置,也再一次印证了高新区制度优势带来的改革红利。”朱常海告诉记者。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服务的核心主题就是做强创新服务和产业服务。因此,对高新区服务的要求就不应仅停留于营商环境的提升,而是应从园区整体发展规划出发,突出创新服务、产业培育服务,建立一套与园区创新发展需求匹配的创新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朱常海表示。
“对于高新区的治理者来讲,要‘走出去’,主动寻找主导产业链条上的重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或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政策,帮其解决研发创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等诉求。”朱常海解释说,同时要“腾出手”,国家高新区要逐步弱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尤其对于扩区过的高新区来说,将社会事务服务下沉到属地,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是为更好发展创新产业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此外,要“数字化”。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赋能政府服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高新区要从技术、应用、政策、产业、政企关系等多方面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树立高效服务是最大创新资源的理念,进而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一篇: 发展新材料 清远高新区硬气十足
下一篇: 赋能高质量 各地敲定科创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