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未来五年,“技工荒”还会存在吗?

新闻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20%,轻薄商务新选择!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款高性能、轻便且价格亲民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理想伙伴。小米R...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未来五年,“技工荒”还会存在吗?

发布时间:2021/03/21 财经 浏览:370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企业“技工荒”现象严峻,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多个篇章、不同方面“发力”,为技能劳动者体面工作、尊严生活“保驾护航”。

  规划和目标纲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分析说,一是对技能人才的待遇、培育和队伍建设要求做出系统而清晰的安排,二是把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直接联系起来,增强人才有效供给。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众多“大国工匠”作为支撑。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差距从何而来,又该如何缩小?

  在陈李翔看来,造成制造业岗位“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是轻视技能、不愿意从事技能工作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改变,“技能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仍有待提高。”

  为了切实缩小差距,增强技能岗位吸引力,不仅规划和目标纲要明确将技能人才列为增收重点群体之一,要求畅通“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迅速行动,日前印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带来了第一波“涨薪”利好。

  “感受到了重视”,这些政策措施让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发动机装调工鹿新弟颇为感动,在技术岗位工作30余年的他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一系列的新安排有助于稳定技能人才队伍,增加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

  陈李翔认为,提高技工薪资、打通职业发展“瓶颈”等具体举措能够产生双重效应:既能为技能工人发展提供机制保障、解决关注痛点,也有助于加深老百姓对技能工作的认同。

  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规划和目标纲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供给做出“精心”安排。

  规划和目标纲要还提出“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如何理解“技能密集型”和“新就业形态”?陈李翔表示,这种提法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变化。从需求端加强人才的有效对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此外,他也建议关注新的产业升级趋势以及数字化转型对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出技能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人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五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政策落到实处以及产教进一步融合,还有更多变化值得期待。“中国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陈李翔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