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社会信用立法列入规划
发布时间:2021/03/26 产业 浏览:348
近段时间以来,失信惩戒措施被滥用引发关注。在3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法治调研局局长李明征表示,社会信用方面的立法项目已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有关单位正在牵头研究起草法律草案。司法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配合有关单位推动这项工作。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刘健 摄
当天发布会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法治力量”为主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要求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完善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李明征介绍,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对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 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在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推进和实践探索中要把握好严格依法依规等重要原则。“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
他同时表示,司法部在制定和修订有关行政法规的过程中,也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如何完善相关行业、相关领域的失信惩戒措施,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机制等方面的规定,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确保社会诚信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上一篇: 区块链+税务,开辟电子发票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