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
发布时间:2021/05/16 产业 浏览:406
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13日迎来第一颗卫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小卫星批量生产阶段。
本次下线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面向批产的典型卫星。该卫星由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工程测控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7大系统组成。
据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卫星通过零部件出库、部装、总装、整星电测、热控实施、精测、太阳翼安装与测试、质测、振动、热真空、检漏、整星入库等工序,在卫星智能生产线上完成总装集成测试,顺利实现成品下线,有效验证了卫星智能生产线的可行性。
据悉,该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它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特征,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
基于智能制造,该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可使小卫星的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单星场地面积需求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能够满足1吨以下小卫星年产240颗总装集成测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