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降准如期而至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或加大
发布时间:2019/01/08 财经 浏览:680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央行称,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完全符合预期。2018年4月,央行实施当年第二次降准时,首次允许银行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MLF。这种操作方式,有助于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此次推出此举,有助于保障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春节前后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全面降准是一项服务实体经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支持普惠金融的举措。他表示,预计今年全年还会有2-3次降准。为了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需要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工具的约束力。
董希淼也表示,2019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将可能加大。他还表示,除了降准,当下更重要的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连续多次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了,“宽货币”目标已经实现,但小微和民营企业仍然感觉融资难融资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宽货币”并未走向“宽信用”,而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货币政策传导是关键。因此,还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实体企业。
上一篇: 进一步规范ABS通道业务—— 资产证券化业务防风险再加力
下一篇: 多项金融防风险政策有望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