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型晶体管传感器检测羟基自由基
发布时间:2019/04/11 创新 浏览:629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大程课题组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内剪切反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实现了对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内剪切反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自由基传感器》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据介绍,羟基自由基是一种生物体内存在的超高活性自由基,能够破坏细胞与组织内的脂质、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与许多疾病及衰老现象密切相关。传统检测方法,诸如电子自旋共振、荧光、色谱、电化学等都需要标记,设备成本高,在选择性、检测限、定量及便利度等方面存在不足。相比之下,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不需要标记,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微型便携、实时检测等优势,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金属离子、DNA、蛋白质、有机小分子等。
然而,羟基自由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转变成其他物质,这使其仅有百万分之一秒的“寿命”而很难被发现。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羟基自由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报道。
针对这一问题,魏大程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内剪切反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在传感器中,石墨烯作为导电沟道。检测过程中,羟基自由基与Au-S键发生氧化剪切反应,从石墨烯表面释放带电金属离子,引起石墨烯沟道的电流变化,从而间接实现对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该传感器对羟基自由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低检测浓度达到十亿分之一摩尔。
上一篇: 秦代兵器匠人掌握了铬基防锈技术?
下一篇: 南开大学团队攻克铌酸锂纳米尺度加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