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搭建一座制造业与金融业沟通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9/05/29 新闻 浏览:725
企业效率越高,发展就越快,这其中“人、财、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翀昊
戈清平
2012年,在意大利工作生活8年的张翀昊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回国。促使他下这么大决心的因素有三个:其一,江苏省人才计划支持他,当地政府鼓励支持他回国创业;其二,“他乡容不下灵魂”,为了和家人团聚;其三,常州激光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完善,在此创业前景更好。
正是这一决定改变了张翀昊的人生轨迹。2016年,他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迄今,他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青年创业奖”等多项国家荣誉以及各类省、市级荣誉。在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翀昊的带领下,该公司经过5年发展,已分出3家全资子公司,为社会提供400个就业岗位,2017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拥有激光装备、工业通信、数据服务三大主营业务,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准备上市。
带着这样的荣誉参加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张翀昊觉得很轻松:“我们只是希望展示一下自己,更好地了解电子信息行业,以便找到差距,适时调整公司发展方向。”最终,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成长企业组第三名。
据了解,在此次参赛项目中,芯片创业项目占据半壁江山,但像张翀昊这样致力于用信息化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并不多。张翀昊希望企业能够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搭建一座桥梁,链接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和金融业,为工业信息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业是被“赶着鸭子上架的”
与很多立志创业的人不一样,张翀昊坦言,自己创业是“赶着鸭子上架”。
2004年,张翀昊从燕山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去了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在那里通过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
2005-2010年,在攻读博士期间,张翀昊在意大利国家激光实验室工作。这期间,他获得了4项国际专利,荣获“意大利北方联盟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
2010年,张翀昊进入了世界500 强企业布雷博集团,致力于海外项目的并购重组。两年期间,他参与了德国、捷克、波兰、中国等地的多个并购项目。
也就是在参与中国南京的并购项目时,张翀昊与江苏省相关部门有了亲密接触。“当时,江苏省相关部门负责人鼓励我回国,并表示目前江苏省拥有很好的政策、发展环境。”张翀昊说,当时自己在意大利已待了8年,后两年基本都是满世界跑,与家人聚少离多,特别是妻子在米兰生孩子,父母又在江苏,天各一方的生活让他很疲倦。
正是这次亲密接触后,张翀昊有了回国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拥有制造业和跨国并购方面的经验,在中国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一切并不如张翀昊想得那么美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他身上得到了验证。“2012年回国时,国内的制造业处于低迷状态,而国外的跨国并购和国内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自己很难施展拳脚。”张翀昊坦言。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江苏省相关部门再次鼓励张翀昊,并给他讲述了诸多创业的政策便利,常州市政府把他划定为“龙城英才计划”人选。同时,他也考察了常州当地情况,发现激光制造项目与常州市打造“智能制造业之都”的定位不谋而合。于是,张翀昊就这样“赶着鸭子上架了”。
腹背受困 发现新机会
创业不仅艰难,而且也是一条不归路,需要勇气和果敢。
虽然是被赶着鸭子上架,但张翀昊却很幸运。创业伊始,他拿着手中仅有的10万元开始注册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起初,我是想在老家无锡设厂,但通过考察发现,当地不仅产业不配套,而且生产场地捉襟见肘。后来是常州市政府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并提供2000平方米的厂房和150万元的真金白银。”张翀昊说,正是在常州市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才有了厂房、资金,公司才能得以运转。在他看来,初创公司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有了当地政府的扶持,加上多年的技术储备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把控,天正工业在激光装备制造方面迅速壮大。
“从2013年创立常州天正后,短短两年时间内,2015年的销售额就过了亿元,并于2016年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激光装备制造企业,最高峰的时候,在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达55%。此后,装备业务每年的增长都保持在60%以上。”张翀昊说。
但在天正工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公司也遇到很多制造业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资金周转困难。
“2016年,我们的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随着应收账款逐渐增加,资金链一度出现紧张情况。”张翀昊说,一方面,企业客户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导致设备货款回收困难;另一方面,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虽然有服务意愿,但由于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客观的财务数据,导致企业征信、授信等工作无法展开,形成了严重的矛盾,极大地阻碍了工业制造的技术更新。
经过调研,张翀昊发现,在工业制造领域,产成品流通领域的金融服务有超过10万亿元的缺口,重点就在于中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足大企业的10%,严重缺乏流动性。江苏作为工业大省,有55万家工业中小微企业,常州作为工业重镇,有5万家工业中小微企业,产业矛盾尤其突出。
2016年末,为解决客户融资难问题,由张翀昊牵头,与MIT团队合作,历时4个月研发,共同开发了“生产力征信”模型。该模型针对工业中小微客户,以设备运行数据为基础,对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进行多维排序,从生产力的角度对企业画像,描述企业的信用状况,以便于向金融机构贷款。
不过,刚开始这一模型采集到的数据并未得到金融系统的认可。为此,张翀昊顶住压力,用自己的企业担保,最终让金融系统为这些企业发放贷款。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张翀昊开始建设基于设备运行数据的企业征信平台“工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帮助120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8.6亿元。
最终,天正的“生产力征信技术”获得国家相关部门以及省市的关注和支持,认为该征信模型以客观、真实的设备数据为基础,摆脱了企业征信工作对财务数据的依赖,是信用评估领域的的一次重要创新。
此后,以张翀昊为首的技术团队,陆续发表了20余篇论文,并多次被引用。
张翀昊说:“迄今为止,平台先后帮助1200余家企业获得各类贷款超过12亿元;作为一家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征信平台,目前天正已经拥有各类自主知识产权达60余项。”
再出发
搭建制造业与金融业的桥梁
通过研发“工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的案例,张翀昊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并尝到了在帮助制造业小微企业完成融资后的甜头。他希望将来能服务更多制造业小微企业,把他们的真实数据采集出来,搭建一座制造业与金融业沟通的“桥梁”,让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更了解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但张翀昊坦言这条路还挺艰难。“首先,部分制造业企业很谨慎,生怕泄露核心数据,信息化过程的主动意识不强;其次,制造业大都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金融系统大都不愿在这一领域投入。”
作为一个创业5年的企业负责人,张翀昊认为,创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仅累,而且压力大,甚至有些事情自己还无法把控,急也急不来。“创业初期,面临发工资的压力,一睁开眼就面临各项费用,前两年都是在恐惧中度过,每个月都在保险箱里放20万元,保障能正常发工资;企业进入稳定阶段后,又面临转型压力。目前,旗下有3个分公司,如何分配资源、把握方向,需要根据世界局势发展变化;还有内部管理问题等。”张翀昊说。
对于目前很多创业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销售、技术等前端的情况,张翀昊建议创业者要更多关注人事、财务等二线部门。在他看来,企业效率越高,发展就越快,这其中“人、财、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年来,自己犯了很多错误,有的是技术方向,有的是道路选择,更有好大喜功等个人性格问题,希望创业者能多倾听、多交流、多请教。”张翀昊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初创企业更多试错机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这是国之重器。
张翀昊透露,他们将于2020年左右准备上市。“这是给投资者的交代,也是对公司上下多年努力的认可。”
上一篇: 我首次实现纳米级单体磁化实验测量
下一篇: 为物联网应用装上“智能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