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杂交小麦成京津冀地区 中低产田稳产增产的“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9/06/10 创新 浏览:682
作物杂交优势利用是培育优良种子的重要方法,近日记者在京津冀农村地区采访发现,以“京麦9号”为代表的第二代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具有大穗和高粒重优势,在盐碱、旱作等中低产区具有突出的稳产增产抗逆优势,成为京津冀地区中低产田稳产增产的“助推器”。
6日上午,天津宝坻区小雨淅沥。在位于宝坻骆家庄附近的一处麦田里,一群农民和科研人员正在查看麦子生长情况。
这块地里种的,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推广的“京麦”系列高产抗逆二系杂交小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说,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杂交小麦的研究中展开竞争,但我国率先取得突破,培育出了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这个品种每亩产量潜力可达1600斤,在小麦中低产区具有稳产增产抗逆优势。
据了解,研发成功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便面向京津冀进行示范推广。2015年杂交小麦在盐碱地产量最高突破每亩1200斤;2018年经受了冬季严寒低温至零下20℃、春季气温剧烈波动等多种不利条件的考验,天津武清区“京麦9号”示范田亩产达到1100斤,增产幅度超过15%。
目前,为了加速杂交小麦科技成果推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等在京津冀区域补植200多个示范网点。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兆波说,初步估算,按杂交小麦在京津冀环渤海区域滨海盐碱地应用300万亩计算,预计每年可减少灌水1.5亿立方米,增产小麦约15万吨。
“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杂交小麦产业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抢占杂交小麦科研制高点,应该加快我国二系杂交小麦应用步伐。”陈兆波说。
上一篇: 日本新技术让玻璃窗“变身”显示器
下一篇: 新技术能让塑料垃圾高效转化为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