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央行官员详解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
发布时间:2019/12/24 财经 浏览:513
针对日前启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12月21日举行的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与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相比,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既与国际接轨,即都秉承柔性监管的理念,又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利用现代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安全、普惠的金融创新发展环境。这一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也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监管沙盒”。
“监管沙盒”由英国率先提出,目的是为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李伟表示,我国的新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监管沙盒”相比,都秉承柔性监管理念,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通过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空间,支持金融机构对创新产品进行探索和实践,及时发现和规避产品缺陷和风险隐患。
李伟同时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有中国特色,在设计目标、参与者和监管模式方面,与英国的监管沙盒机制存在不同。英国为了鼓励金融创新,沙盒机制主要面向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让没有牌照的机构进到沙盒,这些机构在顺利出箱后可申请某方面业务的牌照;而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已经百花齐放,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因此,我国的创新监管工具设计初衷是规范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入箱的机构主体必须是持牌机构,这些机构的相关产品在出箱后,就不再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来监管,而是纳入正常的金融监管。
他还表示,在监管模式方面,中国在传统“行业监管+机构自治”的模式基础上引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坚持守正创新、持牌经营原则,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前期,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十省市开展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李伟表示,这个试点在开展时就开始探索使用一些创新监管的理念和方法。
上一篇: 挖掘消费潜力 金融扶贫亮“新招”
下一篇: 金融“贷”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