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基因变异检测技术有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8/08/15 产业 浏览:724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实验室主任罗光华课题组开展的“碱基猝灭探针技术的机制”研究成果论文,刊发在化学领域核心期刊《分析家》上,并作为封面论文重点推荐。该成果有助于基因变异、细菌及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可显著节省诊断时间,节约就医费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罗光华课题组10年前研发出一种基因变异检测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肺气肿和肝硬化患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药物性耳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相关基因变异的检测。为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罗光华课题组继续攻克技术难关,明确了荧光基团、碱基与DNA之间电子转移的规律及碱基猝灭荧光的机制。课题组实现了在单管反应中快速检测一个或多个致病基因的多个变异位点,克服了以往单管反应中只能检测一个变异位点的弊端。
针对该项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罗光华举例说,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房颤患者,需要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但是华法林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剂量难以掌握,常引起出血或血栓等严重不良事件。用药前需进行2个代谢相关基因3个变异位点的检测,以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常规基因检测方法需要多个环节多个步骤,检测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应用该新成果只需1次反应,1小时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该成果还可应用于叶酸代谢、耳聋相关基因、高血压个性化用药及各种遗传病等多个基因位点、多种病原体的高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