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AI芯片竞赛方兴未艾

新闻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20%,轻薄商务新选择!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款高性能、轻便且价格亲民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理想伙伴。小米R...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AI芯片竞赛方兴未艾

发布时间:2019/06/14 产业 浏览:674

当前,通过先进半导体工艺在纳米级空间提高芯片性能的难度越来越大,虽然行业巨头英特尔仍坚称摩尔定律还可持续几代,但更多人开始相信这一“人造定律”已经走到尽头。另一家芯片巨头赛灵思掌门人维克托·彭甚至直接宣称“摩尔定律已经消亡”。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5G等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计算能力、计算功耗和计算成本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AI芯片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心脏”走到台前,各大传统芯片企业和科技巨头也就此展开了新一轮竞争。
近日,人工智能硬件峰会在京召开,这也是亚洲首次举办该活动。在两天的会议中,占据人工智能硬件“C位”的AI芯片,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这一新“赛道”上,中国企业能否缩短与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AI芯片创新企业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在峰会期间采访了天数智芯首席执行官李云鹏。
人工智能与AI芯片
近年来,AI技术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并快速转入应用。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是催生AI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核心元素。李云鹏表示,此前限制AI企业发展的技术因素,一个是数据源不足,一个是计算力不足。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当前环境的数据源已经足够充沛,技术缺口就主要集中在提升计算能力上,AI芯片因此应运而生。
AI芯片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定义,比较通用的看法是,面向AI应用的芯片都可称为AI芯片。作为推动AI技术不断进步的硬件基础,AI芯片已经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面对预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围绕AI芯片的全球竞争将愈加激烈,针对AI应用的新颖设计理念和架构创新将不断涌现。
目前,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已先声夺人,牢牢占据着头把交椅:在主要的AI芯片(CPU)市场中,英特尔占据了约71%的市场份额,而Nvidia占据了16%,拥有约90%市场份额的美国公司具有先天优势。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无根之痛
随着特朗普政府将华为列入管制“实体名单”,谷歌、芯片设计商ARM等公司相继限制或暂停与华为的业务合作,“卡脖子”这三个字再次让中国科技企业体会到无根之痛。在传统芯片领域,中国与世界前沿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AI芯片,中国能否赶上?
对此,李云鹏指出,中国芯片产业在核心技术和人才两个方面存在短板。在核心技术方面,美国掌握芯片设计工具、半导体制造等“根”技术,中国AI企业很难在整个产业链上掌握每个环节。在全球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下,中国芯片企业应该去抓最关键的节点,比如提供最佳计算力的系统级产品,把一些关键的节点掌握在自己手上,把自己打造成为整个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然后通过国际化合作,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以全球化的发展生态方式去赢得国际市场。
在人才方面,中国各地区有关人才的优惠支持政策为芯片企业提供了新契机,能够帮助吸引发达地区的人才来华发展。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有地区将AI纳入高中教育,这样的培养政策持续下去,相信中国AI软件人才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现有人才也是充裕的,需要在企业化的产业环境中持续培养并提高技术能力,需要把已有的人才培养好、用好。
打破封锁还需培育开源生态
开源生态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世界,它为全人类服务,同时也很难被封锁。在问及AI芯片研发生态时,李云鹏表示,封闭的生态与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相违背,开源生态是当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特朗普政府施行“美国优先”和贸易战的背景下,开源生态是一股“清流”,它更符合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趋势,未来有可能成为主流。
为了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信息技术的开源运动,享受开源生态带来的便利,中国也需要着眼未来,并在教育中培育开源精神和共享精神,推广、建设和维护好共赢的开源生态。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