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打破国外垄断 做出最“牛”内窥镜
发布时间:2019/06/21 产业 浏览:634
内窥镜到底能做到多细?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CEO朱锐给出的答案是:0.86毫米。
为了做出全球性能领先的心血管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朱锐带领团队不断改进内窥镜导管的光纤结构,研发出了全球最小内窥镜技术,将内窥镜导管直径做到了0.86毫米,破了美国同类公司0.92毫米的纪录。
2018年,由朱锐带头的心血管内窥3D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项目获得中科院STS双创项目支撑。项目研制出国内首台临床用介入式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打破了该产品的进口垄断,实现了该高端影像产品的国产化,降低了医疗成本和费用,目前已经进入了医疗器械注册的临床阶段。
打造全球性能领先的心血管OCT设备
朱锐出身名校,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本科和硕士,又去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博士。在研究生期间,朱锐一直致力于OCT技术的研究。2009年,朱锐的母亲重病住院,因医疗诊断影像的模糊,大夫不能马上确诊病情,这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将OCT技术与光纤技术结合起来做内窥镜,增加疾病诊断的精确性呢?
他开始试图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2011年,朱锐率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台商业化内窥OCT造影系统,并凭此获得深圳创业之星大赛初创组冠军。
2013年,朱锐及其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内窥OCT扫描仪,经过不断的临床试用,发现价值最大的是用在心血管科,可以做高精度三维血管扫描的OCT技术,相当于打开了心血管精准医疗的窗口。
为了做出全球性能领先的心血管OCT设备,2015年,朱锐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改进内窥镜导管的光纤结构,最后做到了全球最小的0.86毫米直径。
“医疗器械与其他产品不同,不是做出来就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有一个漫长且严格的验证过程。”朱锐坦言,心血管内窥3D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项目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项目,大项目势必需要长周期、大金额的投入。
“创业与以前在研究所做实验不同,首先要保证‘活下来’。为此,公司准备先生产一款‘小产品’过渡。”朱锐说,根据当时的市场痛点需求,借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持,项目团队历时8个月研发出“扎针神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并于2013年10月上市销售,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撑。
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开发产品
目前,国内医院高端医疗器械80%依赖进口,朱锐及其团队做的心血管内窥3D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属于高端影像设备,国内自主率比较低。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结合中国医生临床实际需求进行了产品改善。”对于已经做了十多年成果转化的朱锐来说,产品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之后再做开发和设计。
刚开始临床资源不是很多的时候,朱锐及其团队也走过一些弯路。“其实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市场调研,包括竞品、技术调研都做的很充分,到工程化后期的时候,跟临床专家聊的时候发现实验室做的东西跟临床需求是有偏差的。”朱锐说道。
有临床专家问朱锐,中科微光OCT设备的优势在哪里?“我把图像拿出来说,我们的图像分辨率高,比进口要清晰。”朱锐回答道。临床专家告诉朱锐,其实在临床医生对分辨率高低不太关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深度,比如能不能分辨钙化、纤维等,分别率只要满足临床手术的需要就行。
还有的临床专家提出能不能在OCT设备中加入自动识别,帮助医生在临床中辅助决策。朱锐及其团队随即在OCT设备中加强了智能诊断方面的研究,并做了一些全球领先的创新。
此外,中科微光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项目已经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的完备体系,该产品推向市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已成功在国内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社区门诊等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出口到德国、俄罗斯、匈牙利、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沙特等国家。过去几年间,实现总销售额近4000万元。
上一篇: 国内钢价继续小跌 铁矿石市场“强中有弱”
下一篇: 中国电动公交车满世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