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一带一路,共走创新路

新闻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20%,轻薄商务新选择!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款高性能、轻便且价格亲民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理想伙伴。小米R...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一带一路,共走创新路

发布时间:2019/04/24 新闻 浏览:681

古丝绸之路,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的耀眼舞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曾从这里走向世界,对世界科技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今,在被赋予全新时代内涵的“一带一路”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起涵盖农业、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环保等领域的稳定合作关系,共同走上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智造”铺设坦途
古代“丝路往来”,陆有崇山峻岭之隔,水有大海重洋之遥。今日先进的通信技术让天涯变咫尺。
印度洋上的海岛度假胜地马尔代夫,在2016年铺设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的海底光缆之前,网络还是以2G为主。亨通为马尔代夫制造了总长度1115公里的海底光缆,连接6座岛屿,使马尔代夫直接跨入4G时代,也让“中国智造”在当地有口皆碑。
其中有2个岛屿间距离长达318公里,亨通为此打造了一根重达220吨,长度是普通海底光缆三倍的带馈电无中继型光缆,且采用了独创的三段体笼绞机搭配27根钢丝编织法,使光缆柔韧性更好,抗拉能力大大增强。
今年2月,巴林电信运营商VIVA与中国华为公司签署了5G全国覆盖服务谅解备忘录。VIVA巴林代理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胡沙勒说:“我们决定率先部署这一技术,使巴林成为全球首批部署5G网络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未来巴林VIVA的5G移动和固定无线业务不仅能为客户提供虚拟现实游戏和清晰度高达8K的三维视频体验,还能为智慧家庭、人工智能等方面应用提供平台。
此外,随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空间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合,服务在“一带一路”上。
今年4月初,中阿双方联合发布的阿拉伯地区北斗系统测试体验报告表明,在阿拉伯国家上空可见8颗北斗卫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可用性95%以上,可为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卫星导航服务,在农业、交通、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为民众带来切实利益。
北斗惠及的远不止阿拉伯地区。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建成,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能联动商贸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如今,商贸往来早已变了模样: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新模式。
以中国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的跨境购物网站jollychic为例:这家跨境电商依靠其智能化营销和运营系统——“数据大脑”,执行精细化营销,jollychic已成为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购物网站之一。
除了执御,中国企业创办的其他多个电商平台在中东地区也是风生水起。中东排名前十的电商中,有一半来自中国。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目前中国的许多手机支付应用功能已经拓展到海外,与全球共享“手机钱包”的服务和便利。2017年7月,蚂蚁金服与马来西亚金融企业合作,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子钱包服务,实现了支付、转账、手机充值和生活缴费等常见应用。马来西亚也成为中国之外全球第二个可以刷手机二维码坐地铁的国家。
2018年3月,蚂蚁金服购入挪威电信公司在巴基斯坦的子公司TMB的45%股权,将巴基斯坦最大手机钱包Easypaisa升级打造为当地版“支付宝”。短短六个月,用户数量从170多万激增到400多万。
Easypaisa首席产品官贾汉泽卜·汗说:“蚂蚁金服的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我们学到了中国的经验,也帮助我们打通了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汇款通道,这一技术获得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巨大关注。”
智慧传递力量
23岁的大卫·吉赛格尔瓦是乌干达一家生态系统公司的焊接技术员。凭借自己的技能,吉赛格尔瓦承担了全家的生计。而一年前他还对这项技术一无所知。
2018年7月,中海油乌干达有限公司国际资质焊工培训项目在乌“创造太阳”石油学院启动,为乌干达石油天然气开发培训技术人才。30名乌干达学员接受了培训,吉赛格尔瓦是其中之一。他说,未来想凭借自己的技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科院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规模超过12万人次。初步统计,中科院已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包括1500多名科学和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中许多人已学成归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
“我们刚出去时很陌生也很难……但我们每个人一直记着我们的初心。”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技术研究员熊务真坦言。
他说,这份初心就是让全球范围内更多民众享受中国科技带来的便利,帮助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项目时的共同愿望。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