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发挥“双创”作用 助力经济强劲发展
发布时间:2020/04/01 新闻 浏览:529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 本报记者 崔彩凤报道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开展‘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协同发力,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对稳定和扩大就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在3月23日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如此表示。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经济运行、社会生活和就业形势都带来了很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双创”工作被寄予厚望。
疫情影响之下 “双创”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和就业确实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停工停产,节后的复工复产也不得不推迟。同时,不少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还有广大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这也导致在短期之内的用工需求下降,包括农民工的返岗、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都受到很大影响。”高杲表示。
“目前,虽然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全球疫情正在扩散和蔓延,对整个世界经济乃至下一步我国经济的影响还难以准确预料。所以总体来看,当前和下一步,稳定就业的形势和任务很艰巨繁重。”高杲说,在这次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快速发展,鼓励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发挥他们的优势,促进线上问诊、云办公、在线授课、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稳定就业。同时,通过出台延长创业贷款贴息期限政策,加大对创业载体奖补力度,对引导“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创业投资基金,发挥了带动示范和稳定市场作用,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这些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时期,愈发显示出了他们的作用。”高杲表示,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及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快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生效的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促进“双创”深入发展。
高杲透露,在加力促进“双创”方面,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作用,包括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将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安排一定的比例、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使用,为其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推广鼓励多渠道的灵活就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等,稳定和扩大就业。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场主体活力被激发
“企业是稳定就业的主体,但只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够滋养企业的成长壮大,只有营商环境好,企业才有创新创业的热情,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表示。
据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为创业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一是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企业开办时间已经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的改革力度也持续加大。
二是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包括积极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了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侵权假冒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
三是营造高效规范的监管环境。大力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办理,“一网办理”。疫情发生以后又提出“不见面”办理,范围也由过去主要是企业登记注册方面扩大到低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办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认定,还有反垄断审查等领域。
四是着力营造新业态审慎监管的制度环境。此次疫情催生了很多新的经营模式、新的业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促进这些新业态的发展,研究起草了《电子商务价格行为指南》,推进网约车新政的落地,同时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减少现场的巡查检查。
“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才能巩固。”据孙梅君介绍,截至3月15日,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5亿户,其中企业3905万户,个体工商户83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户。“这为扩大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未来 创新型企业充满信心
高杲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深度渗透,为我们在更广大范围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推动了整个社会服务领域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线上线下融合,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这些其实为很多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社会人士,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近期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启动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等,着力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也带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高杲表示,为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启动社会服务领域的“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计划,重点是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势,在养老、托育、家政、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社会服务领域,探索推广“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新模式,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对接供给和需求,推动传统服务领域的转型升级,挖掘其中巨大的“双创”带动就业的潜力。
“最近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对3000家创新型企业做了问卷调查,从数据来看,有67.3%的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其中还有大约四成的企业认为本领域还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但同时也要看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在抓政策落地、着力发挥好市场的牵引作用、推进“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等新的模式、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发力。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打造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持续创业创新、精益创业创新的支撑;研究建立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和“双创”示范基地有关项目的对接机制,以及研究银行信贷和引导基金投贷联动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韩梦晨)
上一篇: 2020年中国江阴(高新区) 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启动
下一篇: 天津高新区服务靠前 助力企业逆势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