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全国首个5G智慧工地 落地北京经开区
发布时间:2020/05/09 新闻 浏览:390
本报讯 (记者 刘琴) 点开电脑屏幕上的视频连线软件,一根根施工作业面的钢筋清晰地展现在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眼前,工人头戴AI眼镜将钢筋密度过高、钢构复杂节点导致绑扎困难的图像实时回传至技术人员电脑屏幕,经过电脑前的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人共同商讨方案,不到10分钟便找到了解决方法……
这是近日发生在中建八局一公司京东总部二期项目现场的场景。据了解,该项目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加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启了十大创新应用,成为全国首个5G智慧工地。
据中建八局京东二期项目总工程师赵灿振介绍,建筑施工行业如何与5G功能进行对接,实现更高效的施工组织、更快捷的安全管理、更准确的质量评定,成为这一项目尝试5G建造的初衷。
“5G最重要的就是信号覆盖,我们联合中国联通进行5G系统架构,解决了这一问题。”赵灿振介绍说,项目工地内设置了专用的5G基站,同时工地外围4个角分别设置了4个5G外部宏站,让整个工程现场自上到下、由内及外实现了网络信号的全覆盖。针对建筑工程高大的特点,基站的发射器也区别于常规基站向地面发射的角度,而是抬头向上,让信号的发射更为准确。
地下室曾是施工现场信号始终难以抵达的区域。项目以点覆盖的方式,在地下核心区域部署5G网络,并根据地下施工安排,在不同区域再设置广播报警设备,实现整个地下施工区域信息传递更为迅速,降低地下施工安全隐患。同时这套系统布置还将与今后建筑使用功能连接起来,减少建筑使用者后期重复布设的繁琐,实现施工与使用相统一。但这只是赋能建筑工程智慧化建造的基础,如何让5G为建造过程服务才是应用的核心。
“请佩戴安全帽再进入工地!”监控屏幕上,一名没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拦了下来。“依托5G高速网络搭载人脸识别技术,闸机设备不仅可以完成传统识别出入证信息,还可自动进行安全着装检查、联网核查实现脸部成像和身份真伪甄别,所有数据信息汇总和辨识都在1秒钟以内完成。”赵灿振介绍说。
此外,除了工程机械,智慧建设也要用到一些5G专属设备。该项目采用了人工可穿戴设备的智能眼镜,管理人员可远程高清无延时视频连线,不需要再到作业面进行处理。同时针对复杂问题,即便专家不在现场,只要有信号覆盖便可通过视频连线将画面实时传送到专家手机上,实现了作业面、管理层、专家团队的高效融合。
据悉,该项目还使用了“5G+AI”便携巡检系统,与人员实名制系统联通,佩戴AI眼镜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巡视时,可通过眼镜的人脸识别系统,现场获取姓名、工种等基本信息,实现施工现场人员灵活调配。
“依托5G信号,可以实现对工地周界‘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全景监控,利用AI技术,地面与高空监控有效联动,可智能识别翻越安全围护、杂物乱堆乱放、外来人员报警等危险要素。”赵灿振介绍说,“我们通过这套系统,时刻掌握工人的动态,全面查看作业面施工进展情况,如有工人违章能及时制止,比以往的照片、面对面反馈节省了大量时间。”
上一篇: 优化营商环境 27条意见对外发布
下一篇: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