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昆柳龙工程实现多项电网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20/07/03 新闻 浏览:493
记者获悉,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日前正式投产发电。7月2日,乌东德水电站配套外送输电工程——乌东德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昆柳龙工程”)昆北站、龙门站单极单阀组系统调试送电成功。这是世界首次运用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送电,意味着昆柳龙工程初步具备将乌东德水电站电力外送的能力。
作为国家特高压多端直流的示范工程,昆柳龙工程实现了多项电网技术的创新,并创多项世界第一。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东北院(以下简称“东北院”)全程参与了昆柳龙工程的勘察设计,为乌东德水电站电力外送,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力量。
昆柳龙工程起于云南昆明的昆北换流站,经广西柳州的柳北换流站,止于广东惠州的龙门换流站,电压等级±800千伏,线路全长1465千米。其中,东北院承担本工程第11标包直流线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线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起于金秀县与荔浦市的交界处,止于广西与广东的省界,长度为211.09千米,共有铁塔477基。此外,东北院还负责了广西、广东段及牵头汇总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
东北院所负责的线路沿线地形复杂,穿过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和砂岩山地。山地上岩石陡峭,孤山耸立,海拔高度范围为100~1100米,高差极大。在如此大范围的岩溶地区和砂岩山地进行特高压工程勘测,给东北院项目团队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喀斯特地貌非常特殊,地表的峰林坡度大,峰顶尖,输电线路根本无法在孤峰上立塔,需要绕开峰林。这对我们的路径选择造成了很大的限制。”项目团队送电电气技术人员陆春阳介绍说。
东北院项目团队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及运行的实际能力,决定绕开峰林,在峰林间的平地或鞍部立塔。他们结合地形图和航片图,对喀斯特地貌段路径做了大量的方案比选、现场设计工作,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及合理性分析,最终确定了合理的路径方案,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喀斯特地貌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地下存在大量溶沟、溶洞,一旦选择了错误的塔位,将给铁塔的安全可靠性带来极大威胁,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设计团队利用地质雷达等先进手段,对每基塔位逐个排查进行物探分析,对于显示岩溶发育中等以上的塔基再进行钻探验证,一旦发现不符合立塔条件,立即进行改位或改线处理,保证了铁塔的安全可靠。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东北院所负责线路路径没有一基铁塔因发现溶洞而导致设计变更,充分体现了项目团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超的设计技术。
在克服喀斯特地貌所带来的困难的同时,项目团队还面临着多条特(超)高压线路交叉、跨越公路、铁路等诸多难题。
滇西北工程和昆柳龙工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项目,因路径受限、避让敏感点等原因,两个工程线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4次交叉,其中2次位于东北院所负责的广西境内。为避免两条直流线路因交叉跨越同时发生故障,进而发生较大及以上的电力安全事故,项目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这2条特高压直流线路的通道进行互换的方案,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基于在滇西北工程中积累的工程经验和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线路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预判,对两个工程可能的交叉处进行了预留。在昆柳龙工程中标后,我们便提前进场,对这2处换接点进行终勘,确保互换走廊方案可行。”该项目经理韩志军介绍说。
在局部区段,还存在昆柳龙工程、滇西北工程和高肇工程三条输电线路处于同一走廊内的情况,项目团队通过详细的勘察和周密的设计,既保证了输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在贺州市步头镇,短短的4千米范围内本工程需要跨越洛湛电气化铁路、汕昆高速公路、G207国道、众多光缆和8条11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此外,工程路径还需要平行滇西北线路和牛从甲乙线的走向。困难可想而知。
项目团队对工程路径做了多方案比较,与相关单位多次沟通,经过周密计算和合理安排,从纷乱复杂的交叉跨越中整理推荐出最优方案,满足了输电线路与各类设施的安全距离或相关协议要求,错开了被跨越电力线的停电时间,降低了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达到了协调统一,相互兼顾,经济合理的目的。
2020年4月30日,昆柳龙工程和滇西北工程互换走廊完成后,东北院所负责设计的施工16标全线进入带电运行状态,东北院成为本工程第一家完成施工标段全线进入带电运行状态的设计单位。5月14日,该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成为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