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六大行一年关闭800余网点,线下银行要消失了?

新闻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20%,轻薄商务新选择!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款高性能、轻便且价格亲民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理想伙伴。小米R...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六大行一年关闭800余网点,线下银行要消失了?

发布时间:2020/07/28 新闻 浏览:539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今身边的银行网点越来越少了,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科技日报记者查阅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发现,截止到7月27日,今年全国共有1730家商业银行网点终止了营业。

  网点是传统银行最小的经营单元,是进行客户细分、需求对接、产品投送的阵地,也是业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银行网点缩减已成趋势。2019年,六家国有大行网点合计减少836个,同时,六大行员工数量合计减少了1.15万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聚集成为常态,“非接触银行”服务兴起进一步加速了网点的关停。

  目前,银行机构对网点布局调整仍在进行中,是什么原因导致线下银行纷纷关停?未来,银行网点会消失吗?银行网点该如何转型?

  手机可办理95%以上的银行零售业务

  在办理金融业务时,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去银行网点办理,而是或打开电脑或使用手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来办理。银行网点数量不断减少的背后,离柜业务率走高是重要原因。离柜业务率是指客户离开柜台处理的业务量占银行总业务量的比例,离柜率越高说明通过网络、移动支付和电子自助渠道办理业务的客户越多,客户对线下网点的依赖程度越低。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离柜业务率达89.77%,相比2018年的88.67%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在7年前,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还仅为63.23%。

  同时,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迅猛。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达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交易金额达1657.75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电商平台交易笔数达0.83亿笔,交易金额达1.64万亿元。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说,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为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服务方式提供了强大支撑,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支行,95%以上的零售业务可通过手机办理;越来越多客户偏爱数字化、移动式的服务体验,银行网点难以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获取服务的需求。

  当前,客户到银行网点办理的大多是现金或存折业务,随着线上业务的增加,线下网点成本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据统计,一家银行网点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财富管理的中间业务收入等。减去房租、水电和人员成本等,剩下的才是毛利润。现在,在大城市中一个位置较好的网点,年租金可达百万元,如果无法获得上亿元的新增存款,就很难保证盈利。

  虽快速收缩但不会彻底消失

  从“跑马圈地”到关停瘦身,银行网点的快速收缩是否意味着在未来,银行网点会消失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表示,银行传统网点调整虽然是趋势,但不会大量消失。因为线下网点与客户互动价值难以被替代,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在知名度和获客方面难以与大银行相匹敌,需要网点作为物理载体更近距离地接触客户。

  有研究数据表明,国内30%用户只通过手机银行获取银行服务,但此类客户对银行收入贡献最低,而使用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取银行服务的客户所贡献的平均收入为前者的数倍。而且一旦银行网点过快裁撤还会降低对特定群体,比如老年人的服务质量。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从受众群体上来看,未来银行网点的重点服务客户可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是中老年客户,他们对互联网和电子银行的接受度和信赖度都比较低,更容易接受实体网点的服务;二是对服务要求较高的高净值客户,他们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比较多样化,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传达和了解需求。

  从网点类型来看,社区支行是目前各银行瘦身的重点。李奇霖说,社区银行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让更多人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但部分社区银行建设过于冒进,业务又相对比较单一,如果周边服务对象不足以保证其维持盈亏平衡,就难以再继续生存下去,要通过网点智能化改造或智慧银行建设,让柜员由“操作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为客户提供好的体验。

  向泛功能化、一点一策转变

  网点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新冠肺炎疫情也在倒逼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家住重庆的王女士说:“以前最烦的事就是去银行办贷款业务,可能要跑好几次线下网点才能办好,后面的流程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这次疫情期间,银行提供线上业务办理,我的材料只要拍照传送就可以了,省心省力了不少。”

  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多种线上金融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大显身手”。科技赋能可应用在银行的营销、风控、运营、产品等环节上,同时,推动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为客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服务。

  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总经理施奕明举例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实现数字化。以往银行面审环节都是在线下网点进行的,对于一些年轻客户来说,这样的方式体验感特别不好,现在可以用远程视频面审、微表情反欺诈、智能问答等,替代原来的现场面审环节,不仅加强了体验,也提高了效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施奕明认为,5G具有的高速度、低功耗、安全性高等特性,使任何地点都能提供金融级别的服务。以全息投影为代表的虚拟客服使用比重也会越来越高。

  如此一来,专门的银行网点将可能继续瘦身,而咖啡店、茶坊、商场、餐厅等日常生活的线下场景将会带有金融属性,可以提供金融级别的服务。金融服务将会在一个消费者喜欢的环境中,实现更加个性化和便捷化。

  中国邮政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张勃说,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银行网点的总量并没有显著减少,虽然部分业务由线下转至线上,但网点作为银行营销的实体渠道,对银行、对客户而言都是必不可少。

  网点通过智能化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创新业务发展、收集客户数据,通过轻型化来提供非金融功能,打造“泛功能化”网点。

  银行也将线下网点由“千点一面”逐步向“一点一策”转变,建立合理的网点转型规划方案,结合银行发展战略、网点客户人群特点、网点自身资源禀赋,将网点分类,发挥网点特长,实现网点资源价值。

  “长远来看,网点会面临一个阵痛调整的过程,那些善于抓住机遇、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市场环境的银行有望抓住机遇获得更好的发展。”李奇霖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