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致敬伟大抗疫精神” 中关村科学城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12/15 新闻 浏览:522
本报记者 李争粉
“防护装备一穿就是6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近日,北京市海淀区“致敬伟大抗疫精神”百姓宣讲团首轮巡讲活动走进中关村科学城,来自海淀疾控中心、海淀置业、旷视科技、云知声、北下关街道的五位宣讲人,用身边的所闻所见,以抗疫过程中所经历的具体事例,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让伟大的抗疫精神沁入人心。
来自海淀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科的职员梁金博动情讲述他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战“疫”。“今年3月初,北京新冠防控重点转向境外输入,海淀疾控中心成立机场转运组,防护装备一穿就是6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厕所也不能上。其中,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为了防止护目镜起雾,我们会在上面喷防雾剂,但由于佩戴时间过长,一位年轻同事的眼睛受了伤,因为当时人手紧张,受伤后她没有吭声,坚持继续上岗,直到眼睛疼痛难忍,才退下一线。”
作为“90后”,梁金博在战“疫”中成长。来自海淀置业的曹志朋则讲述了排除万难,打造北京首条大规模口罩生产线的亲身经历。
“疫情突起,拿到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提供的货源信息后,我们立即前往河北,但卖主找不到了。物以稀为贵,找不到人,就这样回北京吗?那就意味着放弃,绝对不行,守株待兔也得把他等来!我和同事不分昼夜守在工厂门口,足足等了三天三夜。春节期间还是寒冬,大家实在冻得受不了就轮流到车里歇一会儿,困了就轮流打个盹,饿了就吃自带的方便面,那时所有饭店都关张了。第四天终于把卖主等来了!”
经过艰难险阻,曹志和同事成功购置了两条口罩生产线回京。在各方协同努力下,口罩生产线于二月中旬投产。因在口罩生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海淀置业集团及其销售终端超市荣获“全国抗疫优秀集体“称号。
科技战疫,是AI也是“大爱”。“黑体是红外测温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校正元器件,但在疫情期间价格高涨,一‘体’难求。为了降服这只’拦路虎’,我们这群自称‘旷工’的技术团队拿出了硬核的探矿精神,四处搜寻能够突破传统黑体限制的材质,经过多轮测试,最终成功研发出新型无源黑体。”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晋文说。
云知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郭凡讲述了“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在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医护人员通过语音实时录入电子病历,解决了隔离区医护人员们没办法手动录入病历难题的事例;北下关街道党群办副主任薛惠排则讲述了社区筑起的抗疫防线的故事,虽然社区防控每天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有可能是群众的“人生大事”。
五位演讲者用亲身经历传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擦亮精神底色,激扬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也终将转化为中关村科学城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今年1月以来,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闻令而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园区疫情防控巡查指导队伍,抽调102人组成13个巡查小组,对45个园区进行全覆盖、不间断、无死角巡查指导。成立12个临时党支部,自2月1日起连续守护对口联系的12个社区达172天,累计支援社区值守超过5985人次、28744小时。
同时,非公科技企业和非公科技企业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支援一线疫情防控。例如,东华软件迅速成立火神山项目突击队和临时党支部;贝壳找房成立武汉青年突击队和临时党支部;北京纳通科技集团五天实现零突破,一天完成4台设备调试任务,口罩产能达到30万只/日;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成立抗疫攻关项目组,最短时间内创新性提出明骥疑似发热人员智能筛查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