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我国学者提出实现量子纠缠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9/01/24 创新 浏览:797
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联合中美多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了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这项研究于22日发表于《自然·物理》杂志。
“手征性是指物体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叠。这就好比我们左右手,互为镜面对称,但上下叠放时却不重合。微观物体也有这种特性。”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介绍说。
自旋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电子的自旋态有两个。对于人工合成的超导量子比特来说,两个自旋态对应于能量值0和1。这两个值在量子计算中也被看作是比特的二进制数。
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对称相互作用和反对称相互作用两种。此前,对称自旋交换相互作用已经在人工量子系统里实现,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在人工系统中还很难合成。
在这项研究中,浙江大学王大伟、王浩华等学者在超导量子比特系统中,同时利用量子叠加和自旋的手征性演化方法,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产生了量子纠缠。
“当多个粒子的集体状态处于不可分解的叠加态时,量子纠缠就出现了。量子纠缠态的特征是相互纠缠的粒子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其中一个的状态被测量确定时,其他粒子的状态也就确定了。”王大伟说,该成果将对研究量子磁性、提高多粒子纠缠态制备速度、利用手征自旋态进行量子计算等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篇: 让核心技术不再“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