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北京杂交小麦团队在南阳发现新组合
发布时间:2019/06/04 创新 浏览:631
“在中试阶段,我们选育的制种杂交小麦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实现了较大突破。”近日,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湍河办事处的国家项目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里,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风廷说。
张风廷参与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是北京农林科学院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全国有30多个研究团队参加。据了解,北京杂交小麦研究团队历经20多年全面系统地攻克了杂交小麦育种难题和产业技术瓶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商业化的国家。
位于邓州市的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有育种试验田430多亩。经过收获测产,今年一个杂交小麦组合在中试制种亩产达到400公斤,而此前的最高亩产为300公斤。张风廷说,通常情况下,制种产量提高10%就让人十分欣喜,此次一举提高30%以上。他表示,未来将对这个杂交小麦组合进一步完善制种技术,扩大试验种植面积。
张风廷还欣喜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经过七八年在同纬度比较,他们发现在南阳盆地杂交小麦制种产量最高,因此2017年在南阳邓州设立了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他解释,“小麦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如欲得到杂交种,可以让母本的雄蕊发育异常造成花粉败育,再让父本小麦的花粉为母本小麦授粉。我们发现有一种小麦,在北纬30°到北纬33°之间花粉败育,非常适合用于杂交制种,这种小麦就是光温敏不育小麦。”
近年来,该杂交小麦研究团队已经选育了8个小麦品种。其中京麦179通过国家审定。在河北、北京、山西等北部冬麦区,其抗旱、抗寒、高产特征明显,在大面积生产示范田中亩产达六七百公斤。
上一篇: 做优核心专业技术“长板”
下一篇: 中国技术助力埃及建设“太阳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