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氢能商业化重在突破技术瓶颈

新闻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20%,轻薄商务新选择!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款高性能、轻便且价格亲民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理想伙伴。小米R...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氢能商业化重在突破技术瓶颈

发布时间:2019/06/13 创新 浏览:647

不久前河南南阳那辆“加水就能跑”的车,引爆了氢能源车乃至氢能产业话题。12日,首届国际氢能标准和安全高端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举行,如何发展氢能产业成为专家们的关注点。与会专家指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氢能都将成为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应大力突破加氢站、制氢设施的瓶颈,加大规划建设和支持力度,实实在在推进实施,不能搞噱头,不能搞忽悠。
会后,全国氢能标准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陈霖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从“示范”走向“商用”的过渡期,尚未到爆发期。过渡期有多长,关键在于氢能产业能不能得到健康发展。
“日本推广氢能这么多年,仍未实现商业化运行,可见我国氢能商业化仍需时日。” 陈霖新说,氢能商业化需要解决制氢来源,提高公众对氢能的正确认识,以及突破氢能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氢能标准超过200项。“标准是氢能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技术支撑,氢能产业发展快、变化快、更新快、技术含量高,为适应和满足氢能产业发展需求,标准和规范的发展应当与技术发展并行。”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委员会主席Andrei V.Tchouvelev表示。
他指出,氢能产业发展必须明确氢是能源载体, 虽然氢是危化品,但也是能源载体,应像对待天然气、燃油一样,也对其进行监管,这是制定氢能产业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等的重要依据。并且国内外多年来的应用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标准规范和法规生产、存储及使用氢能,氢能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
在陈霖新看来,我国要进一步发展氢能产业,需要突破氢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其中最为迫切的是缺乏液态氢设备制造加工技术,以及商业化后如何实现所需的大量、长距离的气氢管道输送。因为“氢能基础设施,不仅是加氢站的建设,制氢、储输技术都不可缺。”
“低碳、低成本,氢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二次能源。”陈霖新认为,氢能终端使用处的氢气耗量的碳排放量、成本价低于同样的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成本价,或者相当“量级”,才能称“低碳低成本氢源”。
目前,我国氢能汽车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达到5千辆,2025年达到5万辆,2030年预计达到百万辆。“氢能汽车的低碳低成本氢源应包括从制氢至加氢枪的全过程的碳排放量和成本价。”他建议,在资源条件许可的地区,应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的集聚区,规划建设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采用管道输送或液氢输送至使用处。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