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为手机盖板检测装上“火眼金睛”
发布时间:2019/06/21 创新 浏览:632
手机盖板玻璃是手机触摸屏最表面的玻璃。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盖板玻璃在电子行业的应用极其广泛。而盖板缺陷自动检测在智能手机领域被认为是困扰行业多年的技术瓶颈,尤其是覆膜后的手机盖板玻璃检测难度更大。
“当前手机盖板生产中,生产线上需要有超过25%的人员进行盖板玻璃人工检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大量的人力投入在带来成本提升的同时,并不能有效保证质检合格率;另一方面,质量检测时需要工人们长时间在强光下观察玻璃外观,将对检测人员的视力带来影响。
张正涛及其团队历时3年开发出了中国唯一的手机盖板玻璃AOI检测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中国在AI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目前,该检测设备性能指标全球领先,大幅节省生产线上员工的人力成本,并改善了工作环境。
2016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共同成立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有限公司,张正涛担任公司董事长,组建了一直顶尖的研发团队。2018年,张正涛带头的手机盖板玻璃缺陷人工智能检测项目获得中科院STS双创项目支撑。
据介绍,该项目研发出的手机盖板成品检测仪,目前可针对7英寸以下手机白玻片,检测视窗划伤、油墨划伤,弧伤、凹凸点、漏油、黑白点、IR孔黑点、长芽/芽缺/锯齿、透光、毛丝/纤维、杂质、定位线缺陷、编码缺陷等进行检测。检测精度达到线状缺陷0.01mm(线宽)、点装缺陷0.05mm(直径)。漏检率小于3%。
长期以来,手机盖板玻璃检测市场被德国机器占据,国内处于行业空白期。“现在这个空白由中科慧远打破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且我们的产品的性能指标又超越了德国设备,实现了全球领先。”张正涛说,目前中科慧远的设备已经得到了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并已经实际应用于其生产线。
目前,中科慧远已经陆续推出了基于AI的仿人眼光学玻璃缺陷检测智能系列装备。如盖板玻璃成品检测仪、白片检测仪、高精度3D玻璃背盖检测仪、丝印在线品控仪、蓝宝石表面检测仪等。
“科技成果要走出实验室,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于社会的,为国民经济主战场贡献力量,而不能把技术关在实验室里束之高阁。”从实验室科研人员到创业公司负责人的张正涛说,希望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发展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动科技不断向前。
从实验室到创业的转型过程中,张正涛发现搞科研和商业落地之间有着巨大不同。“创业更重视个人的商业能力的和素养,能够打造一支互补型团队,有别于纯粹的科研模式。比如综合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敏锐度,商业落地等素质,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能否转型成功,跨越这个鸿沟和门槛,这是对创始人的一种考验。”
2018年。我国手机盖板总产量约21亿片,张正涛及其团队开发的手机盖板玻璃缺陷人工智能检测设备大幅节省了生产线上的人力成本。据估算,仅手机盖板检测仪直接带动的市场就在数十亿元之间,潜在市场空间更为巨大。而通过其改善工作环境,形成的社会效益将加难以估量。
上一篇: 新一代地铁列车成功试跑
下一篇: 让工业设备“返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