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新型电子皮肤系统使机器人拥有更敏锐“触觉”
发布时间:2019/07/25 创新 浏览:597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发的电子皮肤系统,有望使机器人和假肢装置在不久的将来具有与人类皮肤相当、甚至更敏锐的“触觉”。
人类需要用触觉来完成几乎所有日常任务,例如拿起一杯咖啡或握手。同样,机器人也需要“触觉”才能更好与人类互动,但目前的机器人仍无法很好地感知物体。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人类的感觉神经系统获得灵感,历时一年半开发出一种名叫“异步编码电子皮肤”的人工神经系统。新系统可使电子皮肤具有超强的反应能力和抗损能力。
据了解,该系统是一个传感器网络,可以像人类感觉神经系统一样检测触觉信号。它的检测速度要比人类感觉神经系统快1000倍以上,能在60纳秒(1纳秒等于10亿分之一秒)内区分不同的物理接触,能在10毫秒内准确识别出物体的形状、纹理和硬度。
由于电子皮肤经常与周围环境进行物理接触,提升电子皮肤的抗损能力也尤为重要。与现有的电子皮肤中互联的传感器系统不同,新系统中所有传感器都连接到一个公共电导体,保证各传感器的独立工作,因此即便其中一条连接被损坏,电子皮肤依然可以持续工作。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系统可与任何类型的电子皮肤配对,且用途多样。一些潜在的应用包括开发帮助残疾人恢复触觉的假肢、执行灾后重建的机器人等。
上一篇: 新技术将光缆“吹”进公路地下管道
下一篇: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监控在江苏南京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