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根治诈捐,区块链+公证“双护航”
发布时间:2020/04/28 创新 浏览:363
在区块链技术和公证面前,诈捐问题有望被“根治”。
“信任是社会捐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有越来越多增进信任的因素,但仍然不够。”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说,区块链技术不可更改的“留踪”特征,使它天然取向于信任机制。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公益捐赠信任平台,其意义不仅在现有能实现的功能上,更是未来行为模式的方向。
以国内首个兼具“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公证”功能的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善踪”为例。
进入“善踪”平台,捐赠方不仅能完成捐赠信息上链,还能获得来自第三方机构——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出具的存证证明。
平台内关键捐赠数据、发布需求均已上链存证,包括平台发起方在内的所有人均无法对链上数据进行篡改,保证信息与信息源的可查可追溯,利于监管追责。
在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区块链能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可追溯,但是不能保证上链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区块链的数据源头是否具有真实性,需要第三方背书。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为“善踪”平台提供相应的“互联网+”公证服务,通过申请出具存证证明的方式,对存证信息进行在线校验,这从制度上保证了上链信息的真实性。
上一篇: 区块链加速在多行业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