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南京: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发布时间:2021/04/12 科技 浏览:342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充满活力的科创森林,提升创新载体发展能级,厚植人才发展优势、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4月9日,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在新闻发布会中发布《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技创新被施以浓墨重彩。
“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成为南京“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题中之义。
创新名城建设,已经连续4年成为南京市“一号文件”的主题。在《纲要》中,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也贯穿始终。记者梳理《纲要》全文发现,“科技”一词出现了141次,“创新”更是高达346次。
逐年提高政府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提升创新名城建设的全球影响力”为“十四五”期间南京的创新驱动发展标定了明确的方向。
《纲要》指出,南京将实施基础研究领航支撑、重大创新平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三大计划”,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重要节点作用。
在“基础研究领航支撑计划”中,南京将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开展重大科技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战略性先导技术研究,加快实现重大原创成果突破。持续建设一批新型研究大学和高水平学科,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企业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逐年提高政府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
科技自立自强,重大创新平台将提供扛鼎之力。《纲要》指出,南京将建设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这包括推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国家实验室,围绕未来网络、普适通信、内生安全等领域,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同时推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科学问题、工程技术和生态产业化等领域,形成长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的重要输出地。
“我们将抢占制高点,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赵成军在发布会中表示,目前南京市科技局正在抓紧完善“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将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需求,以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支撑,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除了助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还将加速国家实验室培育,布局建设国家级平台。例如,将探索在信息通信、综合交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在生态环保、集成电路、未来食品等特色优势领域,将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到 2025 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化率达 90%以上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纲要》提出,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安全和民生保障,加快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机制。实施自主创新登峰行动,每年制定八大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清单,确立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体地位。到 2025 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化率达到 90%以上。
新型研发机构也被寄予厚望,《纲要》提出,要强化新型研发机构“专业+研发+孵化”功能叠加,加速向技术源头和产业应用“双向拓展”。到 2025 年,南京要培育 40 家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引进孵化科技企业达到2万家。
“我们将面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需求,推进优势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创新链、产业链。”赵成军说,南京市科技局将持续培育科创企业森林,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同时,南京市科技局还将打造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形成更具效能的人才培育机制,树立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榜样,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我们的目标是,经过5年的奋斗,南京‘创新名城 美丽古都’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赵成军说。
上一篇: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