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我国空间站用水详解:三种来源,采用银离子杀菌剂处理
发布时间:2021/07/16 科技 浏览:411
7月15日消息今日国家航天局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空间站的用水情况,目前,驻留在空间站的三名航天员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他们于6月18日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入太空,目前已经在空间站生活了将近一个月。
官方表示,目前太空用水主要有直接携带、自行生产和循环再利用三种获取方式。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了10余个软体水囊,不仅可以用于饮用,也可以用来电解制氧。
第二种方式为自行生产,即使用燃料电池生成水。氢和氧在催化剂作用下,分别在两个电极上氧化成水。这种水先经过冷却器冷却,使温度下降到18~24℃,然后进入银离子消毒器经净化处理送入贮水箱。
第三种方式为循环再利用。我国空间站采用了环控生保系统,尽可能实现空间站物资的循环使用。该系统可以通过冷凝干燥组件收集航天员呼出的水汽,再通过净化装置转为可供饮用的再生水,尿液也能收集处理为可饮用的纯净水。
官方表示,根据人体参数规律显示,一名航天员在轨一天产生的尿液和冲洗水大约为2.0kg,一天活动中人体向舱内排湿约1.8kg,将航天员的尿液以及舱内的冷凝水进行收集,然后经过净化处理,可以作为在轨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只要循环利用得当,航天员一天实际消耗的水非常少。
IT之家了解到,为了保证航天饮水安全、充足,通常有三项基本要求:摄取可靠、水量足够和水质合格。现阶段我国采用银离子作为航天饮水的消毒剂。通过在水中添加银杀菌剂,保证水的安全性,低浓度的银(<0.5mg/L)已被证明可以杀死水系统中的细菌并维持水的可饮用性。先过滤再杀菌,多重工序充分保证了航天员们能够毫无顾虑的使用甚至饮用自己“生产”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