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技创新大潮涌 硕果累累惠民生

新闻

皇派门窗官宣成为亚奥理事会官方门窗合作伙伴,传递出哪些方向? 皇派门窗官宣成为亚奥理事会官方门窗合作伙伴,传...

2024年4月20日,皇派门窗与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以下简称亚奥理事会)举行签约仪式,并正式对外官宣成为...

  • 皇派门窗品牌战略盛大发布:解密高端隔音门窗如何...

    4月16日,皇派门窗416品牌日如约而至。自2007年品牌创立,随后将“高端隔音门窗”作为品牌定位,皇派门窗从噪音污染的现实困扰切入,积极回应家居品质升级释放的“安静”需求,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和品牌升级,在隔音...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科技创新大潮涌 硕果累累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0/01/15 新闻 浏览:406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颁给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此外,还有10名外籍专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了解,2019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采取了全面实行提名制、首次在自然科学奖中试行放开完成人国籍限制等五项创新举措,获奖项目也呈现完成人平均年龄降低、创新驱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等五大特点。
  五大创新举措护航
自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以来,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制度,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日臻完善。2019年科技奖励工作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在延续已有做法基础上,扎实有序开展了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
2019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全面实行提名制。2018年起,国家科学技术奖五个奖种全面实施专家学者提名,单位提名不限指标。2019年进一步完善提名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三评”改革精神,精简提名材料,简化各类证明,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作为2019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创新举措之一,首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试行放开完成人国籍限制。稳步推进三大奖对在华外国人的奖励。今年共有10名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专家作为项目完成人被提名(5人牵头,5人参与),为吸引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进行了有益探索。
另外,进一步明晰评审专家与政府部门的职责。系统梳理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机构、监督机构、服务机构的职能,完善优化各级组织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章程》,更好发挥奖励委员会特别是其中的专家委员作用。进一步明确网络评审组、初评组、评审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等各级评审组织的职责定位、组成原则、评委任期、评审方式以及相互衔接规则等。
同时,完善国家科技奖评审机制。强化小同行作用,民口项目网评实现全覆盖,小同行意见全面带入后续评审阶段。优化会评专家回避规则。进一步增大海外专家参加自然科学奖会评的领域范围与人数。组织会评专家对成果包装拼凑、重复报奖等问题重点讨论审查。试点开展对候选项目的真实性核查。
此外,健全科技奖励监督制度。完成《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发挥科字口部门和单位的协同作用,充实完善监督委员会职责功能,推进各部门科研诚信共享共建共治。完善项目公示制度、三大奖初评通过项目行业咨询制度和社会公众旁听评审制度,强化科技界和全社会的监督。完善异议和信访处理制度,研究细化对不端行为的界定和相关处罚标准,对实名、匿名、冒名提出的异议、对异议期内和异议期外提出的异议区别处理,研究完善调查处理程序。
  获奖项目呈现五大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从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为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26项,占比56.5%。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获奖项目体现出创新驱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特点。机械装备、新一代半导体照明、航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沉淀厚积薄发,涌现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同时,获奖项目体现了科技支撑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金属材料、轻工、化工、建筑、机械、农业工程等各行业的获奖成果彰显绿色发展理念,从污染机制的基础研究到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创新成果硕果累累,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获奖项目还展现了中国农产品安全及深加工技术的新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成果,丰富了农产品安全技术手段,有力提升了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消费安全水平。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的成果,在关注品质的同时注重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显著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
此外,获奖项目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迈进。2019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参评人数、获奖人数和国别分布均创历史新高。10位获奖人既有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合作领域既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又有空气污染防治、疾病防控、新药研发等惠及民生的热点领域。
新闻链接
北京地区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日前从北京市科委获悉,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6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7%。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再添一位“最高奖”,我国气象界泰斗——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曾庆存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也是第21位来自北京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据介绍,北京主持完成的18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数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百花齐放”。
如,中国人民大学卢仲毅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通过系统的理论计算澄清了铁基超导母体的电子结构以及磁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了铁基超导中磁相互作用的微观起源,成功预言了铁基超导母体的两种新的磁有序结构。
同时,“三城一区”多个成果表现优异。据了解,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达40余项。此外,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
中科院半导体所李晋闽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实现了LED芯片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了北京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和创新链向高端发展,引领了我国由传统照明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进步与转型。
在未来科学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项目“铝合金节能输电导线及多场景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在长距离、强载荷、大容量、高腐蚀等多场景输电线路实现了低损耗的电力传输,累计架线2.15万公里,每年减少线路损耗4.3亿千瓦时,支撑了我国特高压等系列重大输电工程建设和能源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北京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支撑了高精尖产业发展,产生了一批代表性获奖成果。
如,清华大学季向阳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编码摄像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在北京地区企业——凌云光技术集团实现转化,研发的4大系列30余个品种的视觉检测装备,广泛应用于3C电子装配检测、LCD检测、食品包装检测等,引领了工业视觉自动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攻克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寿命快速检测、能耗精准评测和安全量化评价等三大关键检测难题,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研发—制造—应用”全过程的检测标准体系,应用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93家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