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践行垃圾分类绿色新时尚 国家高新区在行动

新闻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20%,轻薄商务新选择! 【限时特惠】小米RedmiBook 16 2024:政府补贴立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款高性能、轻便且价格亲民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理想伙伴。小米R...

财经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复苏主攻六方面

21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

创新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发挥技术优势 主动参与抗疫

传递信息助力抗疫,支持企业线上运营,开放直播与行业融合……快手科技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向武...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践行垃圾分类绿色新时尚 国家高新区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5/19 新闻 浏览:486

  本报记者 刘琴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随着各地纷纷出台垃圾分类相关管理措施,引导群众开展垃圾分类,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有关垃圾分类的文明风。

  国家高新区作为文明城市的建设者,更是走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列,勇当垃圾分类的引领者、宣传者和督导者,如今,绿色环保的工作生活理念已成为高新人的“新时尚”。

  以点入面 争做“垃圾分类宣传者”

  据记者了解,在国家高新区大力推动和示范引领下,垃圾分类宣传已辐射到高新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全范围,垃圾分类理念已逐渐深入到每个高新人心中。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据了解,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中关村街道建成了海淀区首个街镇级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儿”就可以了解垃圾分类方法。此外,海淀区还将依托大工村能源发电厂、韩家川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场所,扩大对中小学生、居民群众等群体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社会氛围。

  在西安高新区,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西安高新区通过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示范引领、设施设备提升等方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为加强垃圾分类实施统筹部署。此外,西安高新区通过推进入户宣讲,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

  记者梳理时发现,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深入基层,入社区、入校园开展分类科普活动、垃圾分类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这样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国家高新区形成了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浓厚舆论氛围。

  今年1月6日是《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的第一天,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便民服务中心广场举行“《办法》实施日启动仪式”,宣传讲解相关法律条例,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垃圾分类环保袋,并举行有奖竞答互动游戏,邀请市民在横幅上签字,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宣传者与监督者。

  青岛市民赵力佳说:“我觉得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励每一个人,切实地落实垃圾分类,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我觉着是非常好的。”

  加强监督 做好“垃圾分类督导者”

  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国家高新区也扎实推进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督导检查。高新区垃圾分类管理员、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在国家高新区垃圾分类工作中当起了“督导员”,时刻为垃圾分类把关。

  在苏州工业园区,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园区组织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对各街道所辖社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督导。近日,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考核细则,园区对辖区社区4月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考评,并建立红灰榜,排名靠前的列入红榜,排名靠后的列入灰榜,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据记者了解,在宜昌高新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有80余名,分布在高新区各居民小区。督导员不仅引导居民对垃圾精准分类,还负责维护投放点周围环境卫生。“以前垃圾桶装满了大家就往地上丢,非常不好看。现在每天还有专人对垃圾桶进行保洁,小区环境也好了!” 高新区昌润嘉和苑小区居民张女士有感而发。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江门高新区垃圾分类的实施计划中,将引进垃圾分类志愿者,加强对居民垃圾投放的督导。高新区各街道办事处将联合义工机构,统筹组织物业人员、环卫工人、小区热心居民、党员干部、志愿者、学生等群体,打造若干支“村(居)委主导+物业(环卫公司)参与+多方协助”的督导队伍。据悉,这些垃圾分类督导员即将在高新区首批示范小区、村(社区)集中上岗,每天早、晚7时至9时,在垃圾分类亭帮助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

  创新模式 带来“垃圾分类”新体验

  网上下单,上门收运,足不出户就可以处理垃圾;就近处理厨余垃圾,收获一片菜园花园;智能回收垃圾柜越来越多出现在各社区;分类倒垃圾实现扫码积分,兑换日用品、即时返现……便捷、有趣、环保的垃圾分类新体验出现国家高新区中,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也给民众带来了“垃圾分类新体验”。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中海社区的每户家庭厨房中,都会有一个白色大桶和几个红色袋子,大桶主要用来装瓜果皮、剩菜剩饭等有机垃圾,红色袋子里的垃圾都是可以回收的,装满后扫袋子上的二维码,就有人上门来收取。工作人员上门收取的同时,会提供新桶。据了解,“一袋一桶”是中海社区与四川九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并于去年5月底启动的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

  “‘一袋一桶’囊括了家里大部分垃圾,垃圾分类简单容易,不费精力。”据中海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区道路较窄,垃圾转运困难,为治理垃圾尝试过很多办法,但都不太可行,而后实行的“一袋一桶”的模式在社区接受度较高。

  此外,在南宁高新区,已逐步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据高新区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南宁高新区已建立了2处厨余垃圾处置点。在位于高新四路环卫基地内,该处置点日处理量为10吨,于去年11月运营,这也是南宁市第一家厨余垃圾处置示范中心。

  据了解,该厨余垃圾处置点整套设备只需两个工人操作。厨余垃圾进入提升机和分拣平台后,再进入破碎机和压榨脱水机,最后进入发酵罐,经过7-10天的发酵,就可以变成营养土,进一步加工后可制成有机肥,用于果蔬、花卉和蔬菜的施肥。“这套设备可对垃圾进行再生资源利用,示范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全面提升高新区垃圾分类终端的处理能力。”负责项目运营的广西科丽特环保科技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