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粤港澳会计业“续约”:凝聚粤港澳共识,合力打开国...
“最近三年,我们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确实在提速。目前我们的跨境业务占比已达约1/3,还有很多跨境服务需求正在对接中,相信跨境业务比重很快会突破50%。”12月11日,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创新
-
智能无人开采:能源供应的硬核力量
“知道它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4月9日,谈及智能化无人采矿,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翟文,对着记者连说几个“没想到”。 大年初三,枣泉煤矿收假复工的日子,不料新冠疫情将一部分回老家过...
沿着技术形态五条“轨道” 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
发布时间:2020/07/11 创新 浏览:420
“未来五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是突破基础理论研究,以此推动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非单纯追求学术论文或根据现有技术衍生的产品数量等常规工作。”7月1日,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如是说。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增强智能、智能自主系统五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态,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正是其中第二步。
“从数据到知识到决策的大数据智能、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不同模态(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等)综合利用的跨媒体智能……人工智能这五种技术形态,相当于五条跑道。”潘云鹤表示,国内高校院所在这五条跑道上各有侧重,并且与政府、产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协作创新体系,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现场专家指出,需要正视的是,在此前以深度学习为核心而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中,国内学界在基础理论方面仍处于跟跑状态。比如神经网络模型中误差后向传播和随机梯度下降等支撑机器学习及相关的理论算法理论成果,中国学者的身影寥寥,这是学界共识。
“如今世界各国均面临着工智能新的无人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铺设了5条人工智能技术形态的轨道,实际研究应注重相辅相成。”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认为,中国目前有8.4亿互联网用户,加之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基础和场景,有望在大数据智能这一跑道优先发力。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卢绍庆 摄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 网约车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出炉
下一篇: 山东出口商品“云展会”获中澳网友点赞